鐵碳微電解反應器就是利用金屬腐蝕原理法,形成原電池對廢水進行處理的良好工藝,又稱內電解法、鐵屑過濾法等。微電解技術是目前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一種理想工藝,又稱內電解法。它是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利用填充在廢水中的微電解材料自身產生1.2V電位差對廢水進行電解處理,以達到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目的。
	
反應的結果是鐵受到腐蝕變成二價的鐵離子進入溶液。由于鐵離子有混凝作用,它與污染物中帶微弱負電荷的微粒異性相吸,形成比較穩定的絮凝物(也叫鐵泥)而去除,為了增加電位差,促進鐵離子的釋放,在鐵-碳床中加入一定比例銅粉或鉛粉。
一、反應原理
鐵屑對絮體的電附集和對反應的催化作用。電池反應產物的混凝,新生絮體的吸附和床層的過濾等作用的綜合效應的結果。其中主要作用是氧化還原和電附集,廢鐵屑的主要成分是鐵和碳,當將其浸入電解質溶液中時,由于Fe和C之間存在1.2V的電極電位差,因而會形成無數的微電池系統,在其作用空間構成一個電場,陽極反應生成大量的Fe2+進入廢水,進而氧化成Fe3+,形成具有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劑。陰極反應產生大量新生態的[H]和[O],在偏酸性的條件下,這些活性成分均能與廢水中的許多組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有機大分子發生斷鏈降解,從而消除了有機物尤其是印染廢水的色度,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度,且陰極反應消耗了大量的H+生成了大量的OH-,這使得廢水的pH值也有所提高。
	
催化氧化原理 向廢水中投加適量的H2O2溶液與廢水中的Fe2+組成試劑,它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特別適用于難降解有機廢水的治理。Fenton試劑之所以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是由于HO被Fe催化分解產生-OH(羥基自由基)。
微電解對色度去除有明顯的效果。這是由于電極反應產生的新生態二價鐵離子具有較強的還原能力,可使某些有機物的發色基團硝基—NO2、亞硝基—NO 還原成胺基—NH2,另胺基類有機物的可生化性也明顯高于硝基類有機物;新生態的二價鐵離子也可使某些不飽和發色基團(如羧基—COOH、偶氮基-N=N-) 的雙鍵打開,使發色基團破壞而除去色度,使部分難降解環狀和長鏈有機物分解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而提高可生化性。此外,二價和三價鐵離子是良好的絮凝劑,特別是新生的二價鐵離子具有更高的吸附-絮凝活性,調節廢水的pH 可使鐵離子變成氫氧化物的絮狀沉淀,吸附污水中的懸浮或膠體態的微小顆粒及有機高分子,可進一步降低廢水的色度,同時去除部分有機污染物質使廢水得到凈化。
二、鐵碳微電解反應器注意事項
1、微電解填料在使用前注意防水防腐蝕,運行一旦通水后應始終有水進行保護,不可長時間曝露在空氣中,以免在空氣中被氧化,影響使用;
2、微電解系統運行過程中應注意合適的曝氣量,不可長時間反復曝氣;
3、微電解系統不可長時間在堿性條件下運行;
4、其它注意事項可據微電解反應基礎原理。油脂類廢水必須先隔油。
5、對于一些特殊廢水,鐵碳微電解工藝僅僅能起到破鏈的作用,即把大分子鏈破解為稍小的小分子鏈物質,COD這時會不降反升,對于這種情況,后續采取芬頓工藝作為補充,會起到更好的電解效果。
	
三、鐵碳微電解應用廢水的種類
鐵碳微電解針對有機物濃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難生化廢水的處理,可大幅度地降低廢水的色度和COD,提高B/C比值即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可廣泛應用于印染、化工、電鍍、制漿造紙、制藥、洗毛、農藥、酒精等各類工業廢水的處理及處理水回用工程。
	
	 
		更多關于微電解反應器的相關資料,可關注公司網站(www.japanesesequing.com)!
	



